深秋時節,“華北明珠”白洋淀水面如鏡。根據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要求《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指出,雄安新區要構建“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作為首批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城市,雄安新區如何實現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針對此前監測能力不足、環境預警聯動機制不完善等痛點,盈峰科技助力雄安新區環境監管交出了一份“智慧”答卷。公司通過緊瞄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統籌推進碧水、藍天、清廢、凈土、執法綜合行動,加強環境監測能力。為雄安新區環境質量與科學管控提供有力的支撐,為城市的“碧水青天”描摹盎然綠意。
綠色數據引擎
賦能雄安生態環境監測水質、水文、氣象、地理信息、航道……一個個不斷變幻的畫面中,數字、圖標實時呈現于盈峰科技搭建的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該平臺以“提升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打造城市生態名片,建設綠色宜居智能生態城市”為總體建設目標,建立了以環境監測、告警預警、應急調度、污染溯源、決策分析、考核評價為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全鏈條閉環體系。
平臺整體架構為“一張網、一平臺、一朵云、一張圖”,分別為:監測對象、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儲存計算、應用支撐、業務應用、功能實現、面向群體,要功能模塊包含三大應用體系(智慧監測體系、無廢城市體系和指揮調度體系)和兩大應用支撐平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以提升自動監測、應急響應、預警溯源、監測管理和指揮調度能力。通過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匯聚國控站、省控站、新區站及其他委辦局土壤、氣象、水文等數據,快速、真實、準確的反應當前環境指標,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管理,為管理者提供數據和決策依據。
環境監測“慧眼”亮點紛呈
實現“天、地、淀”立體監測網絡
為持續改善白洋淀生態環境,盈峰科技通過構建天空淀立體監測網絡,實現“天、地、淀”立體監測網絡,可查看監測點位的時空分布和監測數據及區域水質、大氣污染變化趨勢熱力圖等詳細信息。平臺可通過多種方式產生告警數據,可通過關聯數據導入模型計算產生預警數據,支持未來3天和7天監測項目數值預報??蓪崟r對接到指揮調度平臺進行應急處置。
雄安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建設項目作為雄安建設的50大項目之一,充分挖掘創新技術成果,平臺引入了 5G+北斗技術,構建湖泊、河流導航APP,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亮點紛呈的智慧元素,以實現對生態環境的科學布局、精準監測。2020年10月份舉辦第三屆數字中國峰會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榮獲2020年數字中國優秀應用案例。并于同年,獲河北省大數據應用最佳實踐案例。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獲2020年數字中國優秀應用案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放眼未來,盈峰科技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將會不斷的拓展業務應用場景,打造生態環境大數據資產互融共生產業鏈。讓清澈的淀水與美麗的淀岸生態景觀融為一體,將“半城山水滿城綠”的城市圖景繪入人心。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