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三部門聯合發布《黑龍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一批國家和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推動一批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綠色化改造,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
到2030年,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優化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
黑龍江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動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根據《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中共黑龍江省委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全省工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的重要指示精神,緊密圍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目標定位推進工業強省建設?!笆濉敝饕繕巳蝿栈就瓿?,全省工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超額完成工業增長目標。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輕重工業比例持續改善,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優化,“新字號”進一步壯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集群式成長初見規模。
工業能效和監管水平明顯提升。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6.17%。支持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98個,實現減碳量143萬噸。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全覆蓋,淘汰落后機電設備1683臺套。對388家工業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挖掘節能潛力106.6萬噸標準煤以上。
綠色制造體系初具規模。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8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3戶、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14種,認定國家綠色數據中心4個,建成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2項。培育省級綠色工廠49戶,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戶,省級綠色園區2個。
(二)面臨挑戰
我省工業仍存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消費偏煤和能源效率偏低等問題,制約了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主要依賴資源性產業的現狀尚未根本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速度快,但總量小。優勢產品就地深加工不足,產業集群度不高?;剂虾驮先允枪I消費主力,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不高。能源管理和數字化管控水平較低,節能提效仍需加大力度。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處理好工業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工業發展全局,加快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
(二)基本原則
統籌部署、分類實施。樹牢全省一盤棋思想,強化對碳達峰工作的頂層設計,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效協同推進。加強政策的系統性、協同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各地區、各行業梯次有序達峰。
節約優先、創新引領。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優化用能和原料結構,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哈大齊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推動制造業節能降碳。
穩妥有序、安全降碳。堅持先立后破,實現清潔低碳能源的逐步替代。切實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降碳,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
(三)目標要求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推動一批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綠色化改造。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奠定碳達峰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優化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確保2030年前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鼓勵有條件的重點行業率先達峰,鑄就碳中和基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